回忆“划仔船”
作者: 闵志龙单位:上海邮政工会

  “划仔船”是嘉定乡下旧时对家用小型木船的统称。 小木船现在已经十分罕见,在上海地区 即使想买也是根本买不到的,更没有工匠会做这种小木船了,我是在今年年初我们小区附近的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疏浚河道看到的。

  “划仔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就近代来说,初解放时的上世纪50年代在嘉定地区是十分常见的,它的主要用途可分为出行代步、农用小额运输、及渔民捕鱼之用。

  先说说出行代步之用,此类小木船船身长约4-6米,一般装载重量可往300公斤左右,当然也有稍微大型一点的。它不需要能源的,全部靠人力。乘船者可以坐在船头和船尾,前后可坐两人,中间舱里也可以坐人,只是要带上凳子。它的动力是坐在后舱的人用一支划浆在水里划就可以使船前行了,如果前后两人都用划浆划船,船的速度就加快了,后舱的人边划船还要边掌握船的航向。船的中间舱里还可以存放出行需要的物件。小船的划浆长约2米出头一点,一端是手柄,另一端是长约一米宽约15公分左右的板子,两端是连在一块的,划手使劲在水里划浆,船在水中前行。嘉定是水乡之地,大小河流纵横交错,这为使用“划仔船”的出行者提供了很好的天然条件。上世纪50年代嘉定县城到各乡镇基本上都没有通公路,公交车也基本空白,故水上交通就成了人们出行的首选,那时的妇女会划小船的也不在少数。人们走亲访友,甚至上菜市场买鱼买肉等使用“划仔船”的也不在少数。“划仔船”小而灵活,不需油不要电只靠人来划,自己家的船除体力外零成本。所以旧时每户水桥边都有一个小棚棚,是夜间小船的停泊处。

  “划仔船”还有一个用途就是为农家小额物资运输,我记得已经人民公社化后,我也在生产队学生活了,那时生产队因为没有翻斗车和拖车,为了把老母猪运到大队牧场去配种,是我和另外一个小青年,把母猪扛到“划仔船”上后,两人划船到大队牧场去为母猪配种的。那时还有的人家遇到稻谷要轧米,小麦要轧面粉等,也使用“划仔船”去加工厂加工的。像我家就有一只“划仔船”,因我父亲是残疾人,一条腿在解放初生了“穿骨瘤子”,走起路来不利索,所以他理所应当地使用“划仔船”。我父亲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还饲养了生产队里的耕牛,他外出割牛草时也使用小船的,小船的中舱里放上两个草篮,草割好后将草篮放在船里划回家。如果农家有甜瓜、西瓜、蔬菜等需要到菜市场出售,大家也乐于使用“划仔船”到镇上去出售,每个镇上都具有供小船停泊的码头。因买一只小船成本不大,使用起来又比较方便,故一般家境人家都备有一条“划仔船”。曾记得我们生产队里有一年冬天一农民修树头柴时意外从树上摔到地上受了伤,因昆山玉山镇上的闵氏伤科是家喻户晓的名医,该户农民家就顾了人天不亮就划“划仔船”到昆山治伤。还有一次约在50多年前因两户人家为了宅基地而发生肢体冲突一男子受伤,该户人家就邀请我父亲次日凌晨划“划仔船”到昆山治伤。可以试想现在汽车从嘉定北站到昆山也要半个多小时,我们老家朱桥镇到昆山应有20多公里吧,即40里路程,以每小时7里的速度也要划上6小时,昆山来回得12个小时,凌晨4点出发到回家已是近黄昏了,可想而知划船到昆山要多么大的毅力啊,可那时交通欠发达,划船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划船的速度与步行速度相差不大,或略慢于步行速度,如果顺风顺水时可快于步行速度。

  再有就是个体捕鱼者是必须要备有“划仔船”的,因为这些人以捕鱼为生计,旧时还没有成立水产队,这些捕鱼人是没有耕地的,在岸上也没有属于他们的房屋,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河里捕鱼,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他们所备的船只要大一点的,船上的设备也比较齐全,因为晚上一家人还要住在船上的,但他们也必须要准备1-2只“划仔船”,以便一家人分散行动,以扩大捕鱼范围和提高捕鱼效率。一直到上世纪60、70年代,这些个体的捕鱼者才被政府安排住上了渔民新村,成立了水产队,划定了各乡的水面范围为各乡的水产队所拥有的捕鱼范围,不得超范围捕鱼,渔民的生计才有了保障。

  从我看到的这条“划仔船”来观察,这条小船是近30年前水产队使用的捉鱼船,原因是因为这条船的隔舱比较多,总共有4只隔舱,一般的农家“划仔船只要2只隔舱就够了,因为隔舱多了把船内有效空间给浪费了。再仔细看这只小船,我还发现它有一只小隔舱是左右两面与水面通透的,即船外面的水可以流进来的,船内的水也可以流出去的,这种设计是为了把捉到的鱼放入这一隔舱内,与水面通透了鱼就不会死掉了。再有多了一个隔舱,可以将捕鱼的渔具放内舱内,主要是存放收起的丝网或麦钓等渔具。这个与水面通透的设计是科学的,它的左右两面都有细钢筋扎的,河水可流进也可流出,左右洞口开在船的上半部分,起到了船内的水位高了水会流出,水位低了水会流进。整个一条船只有这么一个小舱左右两面对称地嵌有5公分见方的两个正方形孔,正方形孔内插入细钢筋,以防杂质进舱,对于船的安全性是没有影响的,这是设计者的智慧。

  这种“划仔船”看起来很普遍也比较实用,但它也需要保养的,一般每2-3年保养一次,具体的保养适宜在每年的大暑季节,因大暑季节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季节,大暑一到需要保养的“划仔船”就要从河里拔到岸上,并用清水正反面反复清洗干净,主要是船肚皮下接触水面的地方,生了许多绿毛(俗称青泥潭)必须洗干净,洗干净后的“划仔船”用长凳搁空,船成合起来的样子,然后在大暑的日光下正反面都暴晒几天,注意白天晒太阳,晚上要罩起来的。船体充分晒干以后,把船移入室内,并对于船底有损坏的地方,应用生麻、油灰(一种由桐油与石灰伴起来材料)分别嵌入损坏的空隙里,紧紧填入,这几步工序做好以后,再到生产资料部买桐油(一种专门保养木制品的油,价格不便宜),然后按3:2:1的用油量把整条“划仔船”用布头抹三遍,所谓3:2:1即第一遍抹9斤桐油,第二遍抹6斤桐油,第三遍抹3斤桐油。还要注意开始抹桐油时船应该放到室内或大棚内,每遍桐油抹的时间要隔上三天左右,让第一次抹的桐油被木头吸收进去以后再抹第二次,正所谓让桐油入木三分。从第一次抹桐油起小船切忌被太阳晒到,以防桐油起泡或起皱影响保养效果。

  随着公交车、自行车、电动车、家用轿车的快速普及,“划仔船”的用途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收窄,以致近20多年来鲜为人见,近年来更可以说是销声若迹了。即使用得着小船的旅游景点也用上了五彩缤纷铁质船,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划仔船”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划仔船”小巧灵珑及无碳环保永远不会退出我们这代人的记忆。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