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时代生活史》之上海市井中的人物
作者: 马春翔单位:上海邮政工会

  笔者很喜欢老上海的民俗和文化,以前读很多程乃珊的作品。直到在《新民晚报》连载中读到陈存仁写的《银元时代生活史》,感觉叹为观止,就如作家阿城的评论:“写老上海的书,这一本最好”。可能陈先生一生经历过富贵、没落再到凭真才实学跃入中产行列,且他身为著名中医师,与各个阶层都有交道。其写的作品更能引起诸如笔者这种工薪阶层的共鸣,或者是更接地气。因为在上海的风情中除了灯红酒绿、咖啡西餐,更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市井之气。  

  作者祖籍江苏省嘉定县(现为上海市嘉定区)人士,幼时家境优渥。陈氏家庭在上海的华界南市(现黄浦区)附近开设数家绸缎庄,几代经营绸缎生意。到陈存仁父亲一辈,家道开始中落。绸缎庄破产,主要原因是储户挤兑,这里主要反应出在老上海时期,绸缎庄、杂货铺也有金融储蓄功能,茅盾的《林家铺子》里也有此类描写。作者陈存仁后续在其伯父的帮助下,继续深造,刻苦学习西医与中医的课程,求学过程中不但拜师学艺,也经历各种人情世故,直到自己在夷场(上海城区中的外国租界)挂牌开业,成为一代名医。期间又经过爱情坎坷、抗议取消中医、租界被日军占领等等,把坎坷动荡命运中那些具体的人、具体的场景描写得十分鲜活,可以算的上一本老上海的百科全书。作者在求学过程中,也曾师从章太炎先生,故陈存仁先生的国文水准、写作水平也相当之高,尤其刻画人物入木三分。作者往往从金钱的角度去描绘人物,显得相当生活化,容易让读者感觉真实。陈先生在上海生活了大半辈子,开业、结婚、生子都是在上海完成的,后续去了香港定居。在沪期间,除本职中医工作外,经常向《申报》《晶报》《金刚钻》投稿,以获取稿酬,补贴生活之需。自己也办过一份报纸《健康报》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移居香港以后,在当地《星岛晚报》辟了一个专栏“津津有味谭”。可以说写作也是陈存仁医生最大的爱好了。陈医生也编撰了一些医学类巨著,如《中国医学史》《中国药学大典》等。除却医学类巨著,在普通读者心中影响较大的是《银元时代生活史》《抗战时代生活史》两部。这两部书,作者皆在香港完成,可以说是作者整理的上海生活回忆录。尤以《银元时代生活史》堪称老上海生活回忆录中的经典。书中介绍人物有许许多多,是集锦帖子式结构,有点像鲁迅先生评《儒林外史》:“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人物描写只是此书的精彩之一,还有对经济民生、文化民俗、中医养生治病理论都有涉及。闲情读之颇感有趣,如用于考证老上海的各种历史,倒也不失为一本可信度较高的参考资料。

  作者描写了老上海写了各个阶层的人物,有民国政府高层,也有黑社会帮派的首领,有清纯高傲的中西女中学生,也有沦落风尘的妓女。在与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接触交流中,作者始终保持客观中立态度,不刻意攀附也不随意鄙视。只是凭着自己心中的是非观和因果论对各种人物形成一个中国中产阶级立场为角度的评价。尤其在通过经济生活的角度记录人物,显得入木三分,特别精彩。其中举两个例子。

  学者章太炎。作者陈存仁因患伤寒,由中医丁甘仁救治。故改学中医,从南洋医科大学转入海上名医丁氏家族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学习期间,需补习文言文,通过姚公鹤先生的机缘认识章太炎先生。并拜其门下,学习古文。作者笔下的章太炎先生,除了让人感觉在学术上颇有造诣,更让人感觉到生活中的章先生是如此可爱。章先生经济并不宽裕,只知道花钱买书,一切生活都由章太太打理。章太太往往要在章先生的清雅文人做派与实际生活开销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文中写道:很多人来求章先生的字,一为“中华民国成立宣言”,二是“讨袁世凯檄文”。这两件原稿都是章师手撰,求文者络绎不绝,墨银方面,太炎先生绝不言钱,章师母只能让作者陈存仁出面应付。但每每写到十件以上,太炎先生就不肯再动笔。章师母只能连哄带劝,答应为其购买平日里爱吸的“茄力克”香烟,才继续动笔。而这些香烟,章师母平时都是舍不得购买的。章太炎在作者的陪同下游历杭州,在楼外楼偶遇蒋介石,章太炎也不主动迎合当时位高权重的蒋主席,倒是蒋介石主动过来打招呼,只是客套几句后,继续埋头为楼外楼题写张苍水的绝命诗。蒋主席将随身手杖作为礼物送于章太炎,太炎先生也欣然接受,一点也不扭捏作态,文人风骨可见一般。倒是杭州各大报纸纷纷大登此新闻,说章太炎先生“仗国仗朝”,蒋主席对旧故极为关怀。当时章太炎入住的是昭庆寺,因此引起许多人都来寺庙投章太炎门下,贽敬颇丰。太炎先生在寺庙内讲课三日,分别是“经学源流”、“清代国学”、“小学大义”。后因身体原因返沪。返沪后,将所得贽敬之资,在苏州购买旧宅一所,开讲学会,直至驾鹤西去都在这所苏州锦帆路寓所。

  “花国总统”肖红。上海富商朱斗文侄子阿挺吞服鸦片自杀,在仁济医院住院救治,朱斗文念及作者陈存仁是阿挺的同班同学,又懂医学,希望请其去探望一下。在几天几夜的陪护下,阿挺神智恢复清醒。事情原委是富三代阿挺花费巨资力捧一位书寓妓女,名叫肖红的,成为“花国大总统”(风尘界的选美比赛),但是阿挺动了真情,肖红却是以理性专业的态度看待两人的关系。后续在书寓,陈存仁见识到了身为妓女身份肖红的千姿百态,也见识到了其成熟老练的待人接物之道。作者劝慰阿挺,肖红只当你是一个小孩子,世故人情,你比她差上十万八千里。阿挺也逐渐走了出来,移情他人。肖红见状,一点也不吃醋,满脸堆笑,一句软而糯的苏州话:“一个客人不做一个小姐,一个小姐也不做一个客人,你这样才对”,完全展现了人物的地位性格。她虽是广东出生,但是为了迎合江南上海这样一个环境,苏州话讲得极好、极嗲,且满口吉利话。送与作者四双绣花拖鞋,颜色分别是浅红,深红、紫红、深紫。口中祝福红得发紫,表示对开导阿挺的感谢。后作者写道肖红移居香港,嫁得一位大商人,归宿很好,开口都操广东话,苏州话只当不懂。

  相较于同样描写老上海风情的海派作家程乃珊女士,陈存仁先生笔下的人物与场景都鲜活不少。当然这和两位的作家家庭背景与生活的时代不同有关。陈存仁医生是出生在华界南市区上海本地乡土文化的环境中,虽早期也家庭条件优越,中医诊所开业后,业绩斐然。但没有脱离中产阶级或者说是市民阶级的层级。程乃珊出生于银行家家庭,家庭成员多接受过西式教育,整体处于上层阶级。虽然她也会描写诸如保姆、佣人、苦力或者风尘女子一类人物。但总有居高临下的感觉。而且所描写的人物,总带着一种与上层人士生活相比较所产生的无奈感。不似陈先生笔下,就算是底层小人物都感觉有种积极生活,希望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困境的感觉。

  再说回时代,陈存仁出生于1908年,他是清末到民国,上海开埠后大发展直到成为东方大都会整个过程的亲历者。而程乃珊出生于1946年,其描写的很多老上海的故事,往往都是她在自己家族关系社交圈子里整理的一些长辈或者亲身经历者的口述或者文字资料。虽然说她取得素材有一定可信度,但较之陈存仁所描写的都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人物,以及亲自参与的事件,从还原历史的真实度来说,陈存仁先生所描写的人物事件可信度更高。且陈存仁因为从医的原故接触三教九流,上层中层底层各色人物皆有之。其人物描写的深度和广度都强于程乃珊。所以陈存仁的《银元时代生活史》在一定范围被引用作为历史人物参考依据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

  (上海邮政工会)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