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争先
评优选先劳动竞赛素质工程

    “痛点”变“亮点” 成都邮区中心吴朝亮创新工作室侧记

    来源:四川省邮政工会时间:2023-04-18

      成都邮区中心于2018年成立了吴朝亮创新工作室,旨在通过创新创意点子和小技改小发明等,攻克邮件处理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困点问题,不断提升邮件处理质量和效率。创新工作室成员共有5人,均为青年党员,平均年龄36岁,是生产中的业务骨干。工作室领头人是党支部青年委员、业务管理员吴朝亮,曾获全国邮政网络运行“达标争先”先进个人、集团公司青年学习标兵及四川邮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吴朝亮创新工作室以“提质增效”为出发点,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将生产中的“痛点”变成“亮点”,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他们成功开发了包分机半圈落格率分析、邮件条码残缺补码等多项软件,其中3项获2020年度邮政集团公司小技改小发明奖;4项获2021年度四川省分公司小技改小发明奖。

      小技改发挥大作用

      “旺季期间邮件量大,数据多,为了能合理调车,我们都必须安排能熟练运用表格的专人分析数据,很有局限性,效率也不高。”包件组组长冯文困惑地说道。

      包分机处理效率与半圈落格率有很大关系,而半圈落格率又与各卸车垛口车辆卸车安排调度有直接关系。创新工作室成员与班组员工一起分析数据,积极探讨,共同寻找解决之道。“如果能结合新一代寄递平台,自动整合数据、快速分析并给出建议,让邮件规格与处理设备更匹配,该问题就迎刃而解。”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吴朝亮和成员们展开激烈讨论,碰撞出思路后便着手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创新工作室成功开发出半圈落格率分析软件,无需专人就能自动计算出每条邮路带运邮件量在包分机东西侧格口的数据差值,准确地对待卸车辆给出卸车垛口建议,快速提升了包分机处理效率。

      自软件应用以来,双层包分机半圈落格率由52%提升至64%,旺季可达75%,平均处理效率由2.5万件/小时提高到2.85万件/小时,最高处理效率达到 3.7万件/小时,位居全国前列。

      小创意解决大问题

      “在邮件处理过程中会出现因为水湿、油污、破损等原因,产生条码残缺不全的邮件,处理非常麻烦,若邮件条码在中间缺2位的情况下,就有100种邮件的可能性,需要人工逐条核对排除,至少花费20-30分钟。”疑难台处理人员薛友长皱着眉头说道。

      当了解到该困点后,创新工作室成员从卸车、剔件、疑难处理等各环节写实,摸清处理步骤,如果直接重新打印条码,会造成原有邮件轨迹信息中断、轨迹信息不全,给后期查询带来困难;而补码则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效率不高。“只要能有所改变,哪怕疑难邮件处理时长仅缩短5分钟,我们也是取得进步。”天府机场邮件处理中心负责人岳彪鼓励工作室成员不怕失败,积极大胆尝试。

      “条码残缺的位数是否先用0补齐,递增计算?”工作室成员和软件开发人员不断沟通,反复测试,成功开发出邮件条码残缺复原软件。该软件的核心是根据邮件条码缺失的号码位数及位置自动进行递增计算,对不足十位或百位的缺失号码前自动补零,使计算出来的所有结果固定在邮件条码的标准位数中,并将所有结果以40条为准分割多次加载到剪辑版,最后人工在新一代寄递平台查询核对确认。

      软件运用后,在几秒钟就能自动计算出所有可能性的邮件,省去了人工逐一计算、输入邮件号的操作,同时还能根据面单关键字信息进行检索,锁定可能性最大的邮件号码,节省了大量时间,现已成为处理疑难邮件不可或缺的工具。

      小发明产生大效益

      此前,天府中心预分拣邮件核对量约为16万件/天,峰值达到25万件/天,投入专用电脑8台、兼职人员50余名,白、夜两班不间断进行处理。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员,但由于已匹配预分拣数据量庞大且需要人工逐条核对,每天最大处理量只能达到10万条左右,无法完成当天所有数据的处理。

      “能否通过技术手段建立本地邮件地址标准库,实现自动预分拣。”“数据库中的地址数据必须要保证准确性和完善度。”“以后新增的地址能否直接保存在地址库中?”创新工作室成员多次头脑风暴,基于实际,望眼长远,构思出自动化软件在进口邮件信息进行预分拣的应用。先构建本地邮件地址标准库,再研发软件从新一代寄递平台预分拣模块自动实时获取需要预分拣的邮件信息,经过软件与本地邮件地址标准库进行自动比对、纠错后,再反馈给新一代寄递平台,从而实现模拟人工自动化处理。

      软件应用后,大幅提高了预分拣效率,自动处理效率约13000件/小时,较之前提升近6倍,原岗位人员配置减少25%,收容率降至2%左右,进口邮件分拣准确率达到99%以上。2023年4月,该软件被四川省总工会命名为“四川省职工‘五小’活动优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