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东省邮政工会 | 来源:广东省邮政工会 | 时间:2023-05-22 |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作为‘火车头’,不能慢下来,更不能停下来,时刻冲锋在前,做好表率,带领党员和技术团队,主动担当作为,真抓实干,用工匠精神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这是广州邮区中心员工汪磊在介绍劳模创新工作室时说的一句话。它不是一句“演讲的空话”,而是他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汪磊在广州邮区中心从事软件开发、设备维护管理等工作,曾先后获得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邮政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邮政先进个人等荣誉。2017年5月,以他命名的“汪磊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2020年被命名为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22年被评为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
该创新工作室下设技术改造组、IT赋能组、新技术研发组三个小组,共有16名技术人员,其中高级工程师2名,技术带头人7名。
自工作室成立六年来,成员们尽心尽责,累计荣获36项集团公司及省分公司的科技创新成果、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个系统在全国、全省推广应用。
以“攻坚克难”为己任 全力保障设备稳定
自动化设备是处理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保障设备系统稳定非常重要,广州邮区中心主要有两个节点,分别有双层分拣机、矩阵、小件机、皮带机等设备系统,配套的电控、网络、信息系统、服务器等设备庞大且复杂。为了保障设备稳定,汪磊带头攻坚克难,带领维护团队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设备维护管理中,汪磊制定“三定三到位四及时”工作法,创新提出“四次专项+碎片化”的设备检修模式,推动班组认真做好设备管理工作,设备完好率保持在99.7%以上。同时,他协同创新工作室成员深入生产一线调研,收集用户需求意见。在不断探索、试验过程中,工作室梳理了维护操作手册5份,编制设备维护人员岗位说明书15份;成立设备系统负责人机制,将关键设备系统指定人员,明确人员责任、细化分工;通过细化故障处理流程、建立故障经验库等措施,不断推进设备巡检、故障抢修等工作流程化、规范化,并推行PDCA管理模式,从制定计划、计划执行、监督检查、持续改进的循环中加强各环节改进,不断把设备维护管理工作做实做细做精。
在技术支撑工作中,业务部门经常晚上、周末反馈问题给汪磊进行核查分析原因,他主动深入一线学习业务流程,对生产、管理系统提出问题和建议,通过协调、优化,满足业务对设备和系统提出的各项需求,使设备和信息系统更接地气、更稳定顺畅。旺季生产期间,汪磊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组织团队处理各类故障、问题,协调内外部技术工作,在他的协调下,成功解决了设备联动问题、细分自动扫描、进口标快自动分拣、批量配发代替装车逐件扫描等问题。
在解决设备疑难故障中,针对分拣机轨道磨损严重的隐患,在没有参考技术的情况下,汪磊带领工作室成员首次自主完成双层机转弯轨道更换;面对核心备件成本高采购难度大的问题,他组织工作室人员自主研究修复非接触供电换流器、小车取电模块,实现进口备件国产化和自主维修,并通过连续两个月的攻关,彻底解决江高旧包分机信息缺失的问题。
广州邮区中心管理扎实、体系健全,队伍稳定,日常维护保养到位,2021至2022年分别获得集团公司、省分公司设备巡检组的高度评价,2022年被评为广东邮政设备维护工作标杆,汪磊创新工作室功不可没。
以“科技兴邮”为目标 推动企业降本增效
汪磊创新工作室立足生产,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通过加大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建设,不断提高作业效率、优化业务流程,为企业降本增效。
创新工作室践行集团公司创新发展举措,为解决无着邮件信息孤岛,组织开发无着邮件管理系统,实现无着邮件全网信息共享,提高邮件复活率,系统上线节省成本4717万元,该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获集团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获广东邮政科技进步一等奖。
汪磊历经10年开发了邮件名址匹配系统,系统在全省推广应用,相当于广东邮政投递的每个邮件,都是经过这个系统计算的投递部,实现了邮件按地址分拣,帮助消费者更快、更准拿到快递,为广东邮政节约人工成本136万元/年,匹配准确率在99.9%以上,获得用户高度评价。
同时,汪磊组织IT赋能组开发处理中心外包费用结算系统,助力成本精细化管控,有效提高装转率、压降运输成本,月均节支成本370.25万元;围绕设备异常“集中监控、统一管理、自动预警”的目标,推进数字化预检预修,对设备重点部位进行实时实时动态监测预警信息推送,实现可视化监控、故障智能预警、设备信息看板。
创新工作室推动完成多个系统建设,为广东邮政网运生产作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以“优化流程”为核心 不断提高生产效能
在2022年处理中心规范化改革工作中,汪磊及创新工作室团队围绕工艺设备、生产管理中的难点、断点、堵点等问题,提出“两提升、两压降”工作清单24项。在汪磊的牵头下,创新工作室技术改造组勇于尝试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工艺,完成分拣机提速;自主研发使用的“免维护滚筒”,获得实用型专利,进一步提升滚筒使用寿命;加大对新型材料“速滑/防磁贴”的全面应用力度,每天减少21次设备卡塞;自主研发了OBR底扫自动清洁装置,定时自动完成对底扫镜片清洁,OBR识读率提升2.1%;对所有设备OBR设置条码过滤规则,日均减少多条码收容邮件3000件。
在创新工作室的“加持”下,邮区中心设备效能提升12万袋件/天,上机率达98.59%,江高两台双层机收容率为1.5%,A机设备效能达102.6%,在全网同类设备处于领先位置。小件机收容率为1%以内,保持在“快鹿榜”,《中国邮政报》也曾刊发广州邮区中心技术设备提升的最佳实践报道。
以“业技融合”为关键 强化现场管控质效
为进一步推动业技融合,汪磊创新工作室建立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和定期例会制度,联合业务部门建立了“业务技术联动”工作群,打通业务部门与创新工作室成员的沟通渠道。
“可以马上解决的问题快速办,难办的问题联合协调办,实现快速响应”,汪磊说道。对于设备效能指标出现异常波动或“久治不愈”的顽固问题,业务、工作室联合安排核心骨干人员现场跟班,逐件逐个对收容邮件、问题邮件等异常情况详细分析,每季度组织3至5次的联合测试。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处理中心值班人员利用SCADA系统和智能运维平台发现设备效能指标异常,及时沟通反馈。一线接发人员通过信息系统查看在途和进局车辆的主要流量流向、邮件规格、集包情况、贵品等信息,合理安排卸车垛口。汪磊提出通过分析无物理格口、无信息、未半圈落格邮件主要路向,定期反馈给业务部门完善分拣方案、现场管控等相关建议,实现了业技深度融合、齐抓共管的良性循环,设备开机时间时长平均压缩4.25小时,减少了设备磨损,件均电费下降20%。
以“全面培养”为导向 打造实干高效团队
“有了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更好地集中现有技术力量,发挥创新工作室的潜能和智慧,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工作室领衔人汪磊这样说。
创新工作室通过积极开展技术带头人的评聘、推行导师制、内部培训和送外培训相结合、搭建试验平台、技术沙龙活动等方式,培养后备技术带头人参与工程建设、独立开发设计的能力,致力于打造高精尖人才。
通过汪磊劳模创新工作室“传帮带”效应,广州邮区中心培养了一支熟悉业务、高效实干的技术团队,近3年共培育出4名技术带头人。在创新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技术团队五次获得邮区中心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多次获集团公司和省分公司科技进步奖、科技创新奖,所在设备维护班获青年文明号、南粤十大工匠团队、共产党员先锋岗等荣誉。
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汪磊创新工作室始终坚持“技术创新,服务生产”的理念,将科技创新当作企业发展的“发动机”“推进器”,凝聚全员智慧和力量大胆创新,为企业注入新活力,为广东邮政当好“改革转型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引领者”扛起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