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之美 共赏同行

——特殊邮迷探秘北京邮票厂
中国邮政报记者 潘琛 通讯员 李雁2024-05-22来源:中国邮政报

  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为表达邮政人对残疾朋友的关爱,北京邮票厂联合《中国邮政报》社精心策划了一次特殊的“探邮之旅”,邀请北京市残疾人集邮联谊会和北京启喑实验学校的特殊邮迷在助残日前夕走进北京邮票厂,近距离感受邮票生产的主要流程,了解邮票设计的有趣故事。

  北京邮票厂始建于1959年,主要生产影写版、雕刻版、胶印版及影雕、胶雕类邮票和各种邮资封片、邮资信封、防伪印务类产品。对于广大邮迷而言,这个神秘之地令人向往。

  5月17日下午,这群特殊的邮迷来到北京邮票厂,开启精彩的观摩之旅。走进邮票印刷车间、邮票雕刻室等生产重地,他们目不转睛,生怕漏掉一个瞬间,还不时频频点头,竖起拇指点赞。

  车间里,看到巨大的胶雕印刷机一刻不停运转的壮观场面,大家纷纷露出惊叹的神情。邮票雕刻设计师徐喆介绍说,胶雕印刷机主要负责印制胶印邮票、雕刻版邮票和胶印雕刻套印版邮票。胶雕版印刷指的是使用胶版和雕刻版混合套印邮票的一种印刷工艺。雕刻版印刷优点是图案线条明晰,立体感强,防伪性较强;胶版优点是色调再现性好,印刷质量好,多色胶印可以运用网点表现出丰富的色彩阶调变化。因此,将胶版和雕刻版的印刷优点结合起来,印刷出来的邮票无论在图案的精细程度、颜色还是阶调上,都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胶版或雕刻版印制的邮票。

  在邮票厂大院内,两件特别保存展示的“老古董”——老式的雕刻过版机和雕刻过轴机成了邮迷们争相合影的对象。曾参与著名“猴票”生产的瑞士产雕刻过版机在过去30余年里与雕刻过轴机结合使用,完成了我国发行的绝大部分雕刻版邮票的制版,其生产的《殷代铜器》等邮票体现了我国雕刻版邮票在印制工艺方面取得的成就。在手工雕刻室,雕刻师正在显微镜下精雕细琢地作业。徐喆告诉大家,手工雕刻凹版是以金属(主要是钢板和铜板)为版材在金属版面上使用雕刻刀手工雕刻,使图文部分凹下制成印版。

  见到闻讯赶来的著名邮票设计师郝欧和夏竞秋时,特殊邮迷们难掩激动,纷纷求合影、要签名。两位设计师面对这群特殊的邮迷也是有求必应,并与大家亲切交流。夏竞秋说:“这次不但看到很多老邮迷,青少年也来了。希望有更多人加入集邮大家庭!”郝欧表示:“邮迷们一路的陪伴与支持,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

  走出北京邮票厂,邮迷们意犹未尽。启喑实验学校的赵美婷同学感慨:“今天我们大开眼界,学到了关于邮票的很多知识,我感到特别开心!”北京市残疾人集邮联谊会创会会长贾俊起用手语表示:“这次的参观令我深感震撼,邮票的诞生过程复杂且程序严格,需要工人师傅以极高的精度和速度完成。在参观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工人师傅对工作的热爱和专注,也了解到最新的邮票防伪技术,对邮票的艺术价值有了更深的体会。这次活动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