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登“中国好人榜” “活邮局”再获殊荣

——记湖南桃源县分公司投递员王天明
谭令 唐小婷 朱源2024-06-24来源:中国邮政报

王天明背着邮包行走在乡间小路上。

  4月18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邮政分公司兴隆街支局投递员王天明获得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荣誉称号。

  从“全市邮政先进生产标兵”到“常德市五一劳动奖章”,从“常德市劳动模范”到“湖南省劳动模范”,从“湖南好人”到“中国好人”,这些荣誉的获得,是对王天明工作最好的肯定。

  坚守,无怨无悔

  1973年,王天明生于桃源县凌津滩镇牧马口村,父亲王协安同样是一名投递员。受父亲的影响,王天明年幼时就喜欢上了邮政行业,并立志长大了也要做个“绿衣使者”。1994年,年仅21岁的他如愿以偿,加入了邮政这个大家庭,成为了兴隆街支局的一名投递员。在这个岗位,他一干就是30多年。

  原兴隆街乡面积为121平方公里,辖行政村24个、村民小组217个、农户640多户、人口近2万人,因信息闭塞,经济发展比较落后,邮路蜿蜒崎岖,部分路段必须步行投递。王天明恪守一条准则:邮件的投递一天也不能耽误。

  “我的电话24小时开机,有问题先找我;如果我不能处理好的,再请找我的领导。”这是王天明对客户的承诺。如今,兴隆街拆乡并镇,合并后的夷望溪镇面积更大了。为更好地提供投递服务,他自费将自己和单位的电话号码印制在名片上,发放到每一位客户手中。王天明说,邮政培养了自己,人要常怀感恩的心。就是这样的想法,支撑他把青春献给了沅水两岸的乡间邮路,献给了山里的父老乡亲。

  真情,赢得尊重

  多年来,王天明把身心都放在工作上,一封信、一份报纸,哪怕路再远,翻山越岭都要送到乡亲手中。他热心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尽心尽力帮助邮路上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他曾自己掏钱帮助乡亲订阅《湖南科技报》《农村百事通》《养殖》等多种报刊,让他们通过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带动200多个农户发家致富。

  “这个胃药,一天吃3次,每次吃2粒,您可不要多吃啊……”6月9日,正在吃午饭的王天明得知79岁高龄的孤寡老人杨小箭胃不舒服,急忙丢下碗筷,给他送去胃药。王天明还是松林村3位孤寡老人及5位特困户的“编外亲人”。出班时,他顺便给他们带去生活日用品和药品,自掏腰包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还帮他们干农活,和他们唠家常,几位老人都把他当成亲人。冬天送邮件,乡亲们拉着他坐到自家的火炉旁边,暖一暖冻得麻木的手脚,喝口热水,待他像亲人一样。

  工作中,王天明成了老百姓信得过的朋友。在邮路上,他帮忙救援受困车辆、帮老年人挑水、为山外朋友买山里的土特产、还帮助客户挑竹子……每当乡亲感谢他时,他只说一句话:“大忙帮不来,一点儿小忙不算啥!”

  信仰,延续使命

  王天明是个“工作狂”,特别是在每年报刊大收订期间,早出晚归,基本没有时间顾及妻儿。妻子虽然理解他、支持他,但他自己对妻子仍旧心怀愧疚:“家里的事辛苦你了!报刊收订时间不等人,等忙过了这一阵儿,我一定好好犒劳你!”如今,作为投递员的“另一半”,妻子除了把家打理好,还要当他工作的“助手”。王天明说,这么多年自己对不住妻子,让她一个人挑起家务重担,忙里忙外,真是辛苦她了。

  “干一行就得爱一行!”王天明说,“我的工作性质是作为连接村内村外的桥梁和纽带,不光传递信息、物资,传播精神文明,更重要的是第一时间传递党的政策和正能量。”从步行到自行车,再到摩托车,虽然投递工具一变再变,但是一颗为民服务的心却始终没有变。30多年来,王天明风雨无阻,走遍了全镇10余个行政村及农村社区乡间小道,投递里程达80万公里,投递各类报刊、邮件约50万件,无一差错,被当地群众称为“活邮局”。

  如今,王天明依然每日行走在乡间邮路上,依然满怀信心地在这个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