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票戳(cancellation)是一种专用于盖销邮票、邮政用品的邮资图,但又不带有日期的邮戳。它随邮票的诞生而出现。
世界上第一种销票戳是英国1840年5月用于盖销“黑便士”邮票的铜质马耳他十字戳,由于均用手工刻制,种类繁多。
为了能区分出销票戳的邮局,英国1844年底启用邮局代码销票戳,即在不同形状的条杠戳图中加人有代表邮局的号码。这种戳后来为欧洲各国所效仿。美国的早期销票戳是软木塞戳,图案多种多样。
中国在1878年发行“大龙”邮票后,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于1879年使用椭圆形汉文地名销票戳销票,其基本形式为上、下各有两条横线,左右各有一条坚线构成方框,框内列中义地名(多为楷体,也有篆体)。同时加盖海关日戳。
1897年2月,中国开办国家邮政,因在日本订制的日戳未及时交货,决定使用八卦戳。八卦是中国古代哲学著作《周易》用的代表八种自然现象的图形符号。它们以长划代表阳,称为阳爻,两短划代表阴,称为阴爻,以三爻组成八种图形,即八卦。
每种邮戳由两卦组成,代表一个地名。八卦戳按推算应有64种,但正式颁布的只有30种。八卦戳的缺点是颠倒后会变成另一地名,易搞错。八卦戳于1912年12月21日停用。
由于八卦戳不能显示日期,所以用八卦戳盖销邮票的同时,须加盖刻有中、英文和日期的圆戳来表现收发日期。
从1899年开始,新设立的邮政机构在未发到戳前曾先后使用邮政局、代办分局、信柜名称、代号销票木戳,各地根据颁发的戳样自行刻制,式样很不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