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书名为《中期邮票集邮文献汇编初稿》的邮著,共四册。前三册(分为上、中、下册)摘录的邮刊计有:北京“北平邮刊”、“东方邮刊”;天津“天津邮学月刊”、“天津邮刊”;上海“新光邮票会会刊”、“近代邮刊”、“国粹邮刊”、“邮话”;重庆“邮侣”;南京“首都邮刊”;溱潼“集邮月刊”等29种。第四册增订本摘录的邮刊则为17种。计早期邮刊的有:上海“邮花杂志”、成都“西南邮风”及1949年后的有:香港“中国邮学丛书”、“尖沙咀邮刊”、“华侨邮刊”、“邮票世界”;新中国的有:“上海集邮”等。
这部在海峡彼岸荣膺“全台邮展会”大镀金奖的集邮文献,是由台北市文献集邮家王怀璞先生汇编的。王怀璞对集邮界的主要贡献有二:
一是他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来收集因战乱失散的海峡两岸早期集邮文献。如今,他已集齐600余种成套邮刊。他将这些集邮文献一一精装成册,寄回大陆,藏于苏州寓所。
二是他发宏愿将其藏品汇集成书,与文献集邮同好分享其乐。王怀璞的这部邮著,实为我国第一部由著者自撰、自编、自排、自印手稿的集邮文献。其46种成套邮刊所摘录的内容,都是1937年7月7日至1949年10月1日期间关于中期邮票集邮文献的汇编。诸如四川“自贡邮刊”、“邮传邮刊”, 重庆“陪都邮声”、“邮讯月刊”、“邮讯简报”, 上海“现代邮刊”、“邮人季刊”以及广东“红棉邮刊”、福州“福州邮刊”、成都“西南邮刊”、青岛“青岛邮刊”等,皆因收集不全而未编入该书。自1994年开始,王怀璞学习电脑写作。他先后花费了12年时间收集完成,包括打字、插图、校对、编辑、排版、印刷、发行等,统统由他一人完成。该书厚达2700页,文字261万,大16开,精装成上、中、下三册和第四册增订本,重达8千克。“邮票图鉴”彩色印刷,前三册和第四册增订本的出版日期,分别为2003年8月4日和2006年1月20日。
由于该书成本过昂,所以印量有限。繁体字和简体字各印50套。因此,此文献仅有10多位集邮者珍藏。让广大集邮者了解这部邮著的框架内容,是完全必要的。
上册 邮史资料、版式研究、雕刻版邮票、变体邮票、漏齿邮票、复盖邮票、粘印邮票、 透印邮票、错色邮票、阔窄版邮票、拼纸漏印邮票、邮票的版铭、邮票的齿孔、邮票的水印、邮票的纸张、挂号邮件与航空首航邮件、伪造邮票与废弃邮票及航空邮票、香港版邮票、欠资邮票、“限新省贴用”邮票等。
中册 节约建国邮票、“民国创立三十周年纪念” 邮票、军邮邮票、渝闽版邮票、节约建国储金邮票、“国内平信附加已付”邮票、国内挂号与国内快递信函邮资已付小条、汇兑印纸、改作及加盖邮票、邮政储金图邮票、包裹印纸、平等新约纪念邮票、加盖“国币” 邮票等。
下册 东北地方加盖邮票、“限东北贴用”邮票、“限台湾贴用”邮票、上海版航空邮票、国民大会纪念邮票、国民政府还都纪念邮票、教师节纪念邮票、行动邮局及邮亭邮票、邮政总局成立五十周年纪念邮票、行宪纪念邮票、邮政纪念日邮票展览纪念邮票、资助防痨附捐邮票、国营招商局七十五周年纪念邮票、改值“金圆”邮票、金圆邮票、印花税票改作“金圆”邮票、单位邮票、基数邮票、加盖“银圆”邮票等。
第四册增订本 邮史资料、“沙鱼涌”邮史、版式研究、雕刻版邮票、邮票的样票、变体邮票、漏齿邮票、邮票设色与错色邮票、窄版邮票、邮票的版铭、邮票的上胶、邮票的齿孔、邮票的水印、邮票的纸张、伪造邮票与废弃邮票等。
正如王怀璞所说:“邮票的发行,以抗战时期数量最为庞大,且五花八门。”从这部邮著收入的1925篇邮文里,可知当年的邮票印制具有以下特点:
特点一,邮票印制版别 雕刻凹版、铅字凸版、平版、石版等。
特点二,邮票材质 国产道林纸、西道林纸、白道林纸、有水印纸、无水印纸、道林纸、招贴纸、土纸、宣纸等。
特点三,邮票齿孔 点线齿、混合齿、有齿、无齿等;漏齿邮票:上边漏齿、下边漏齿、左边漏齿、右边漏齿、中缝漏齿等;邮票打孔:线式打孔、梳式打孔等。
特点四,邮票改制与加盖 邮票加盖:铅字浇版加盖、铅字排版加盖、平版加盖、石印加盖等;手工加盖:牛角戳、木戳、铜戳等。
特点五,邮品变异 变体票:纽约美国钞票公司“贰圆中心倒”、香港“暂作肆作”、云南“改肆作角”、江西“暂分叁分”、东川“暂分叁分”、“政作肆角”等。
特点六,承印厂家 八年抗战:重庆中央信托局印制厂、重庆中央信托局印制处、大东书局重庆印刷厂、重庆中央印制厂、重庆中华局书、福建南平百城印务局、香港中华局书、香港商务印书馆等。
特点七,邮票面值单位 法币、国币、金圆、单位、基数、银圆等。
王怀璞,1923年8月31日生于上海。19岁,即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次年,他随同乡坐船漂过海峡,来到台湾做工。王怀璞从事先进的印报机研制工作,并任印报机械厂厂长。他曾经亲自监工制成当今颇有名气的《联合报》首部印报机,目前还陈列在报馆前。正因为这样,王怀璞致力于邮票印制方面的集邮文献收藏与研究。他在贵州郭润康、浙江钱永昌、上海袁永馨等邮友的帮助下,广泛收集、整理海峡两岸的早期集邮文献。为了向抗战胜利70周年献礼,他又在其子王岳忠的帮助下,于1994年开始逐日将集邮文献中凡涉及他偏爱的中期邮票印制资料都一一凝固在电脑里。终于,他用了12年时间完成了汇编成书工作。
王怀璞做事认真,追求完美。例如,《中期邮票集邮文献汇编初稿》书名中的“初稿”二字,源于内容不完美:一是“邮票图签”方面,诸如包裹印纸、汇兑印纸、节约建国储金邮票等,由于邮政总局并不公开,所以有些图签仍不齐全;二在“东北地方加盖邮票”方面,因有奉令加盖、自主加盖、请求加盖等,真假难辨,加以邮政总局“邮票图签”均未编入,故拟另编“东北地方加盖邮票”专册。又如,为了突显典藏价值,王怀璞特地精装了这套邮著。不但在红色硬面上烫金字,而且在底页上加防伪印记;同时,还将收藏者姓名、编号印在封面、扉页、底页和书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