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备而行 满载而归
时间:2018-12-21     来源:中国集邮报
    曹东辉是邮苑里一位辛勤的耕耘者。他主编《扬州集邮》经年,默默无闻地“为他人做嫁衣裳”;他笔耕不辍,四年前曾选取自己多年来撰写的涉及扬州邮史、邮事、邮人、邮品的近百篇作品,出版了《绿杨邮情》一书。近期他三赴欧罗巴,足迹遍及欧洲东西南北中,连续写作了48篇“邮游”,可谓“无边邮情汩汩涌,不尽游记滚滚来。”
    许多旅游者,特别是到国外旅游的,差不多都患有“消化不良”症:几天之内在若干国家、城镇走马观花,各色风光一下子涌入眼帘,最后哪个国家、哪些景点都往往模糊一片、混淆不清。而东辉不是,他说:“有人以为,欧洲的城市都大同小异,也就是一个广场,一座教堂。但我觉得,只要你仔细地看,仔细地听,就会发现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风景。”这道出了旅游的真谛。我通读他的书稿,最后掩卷沉思:为什么他能有景有情、即景生情、记游说邮、优哉游哉,一篇篇“邮游”源源不断地面世呢?忽然,八个字跳将出来——有备而行,满载而归。
    是的,东辉的邮游是做了充分准备的。“不打无准备之仗”,同样,也不做无准备之旅。曾有位优秀教师在上完一堂精彩的课后,被问及“你这堂课花了多少时间准备?”那位教师回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准备了一辈子。”东辉出游的准备,也可以说是“一辈子”,而不是临行前匆匆的“恶补”。——当然,倘若能在出行前及时补做点功课也还是应该肯定的。
    他的“有备”,第一是指知识。他是理科男,学的是数学专业,却具备了历史、地理、文学、建筑、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和一定的外语水平。这个准备,应该说是从小学就开始了。所以在旅游团里,他往往可以充当半个导游的角色。他分得清罗马式、巴洛克式还是哥特式的建筑;他了解近代天文学奠基人哥白尼的生平,所以看到某建筑墙上蓝色铭牌上有“雅盖隆大学”字样时,他立刻想到哥白尼正是该大学的杰出校友;在红场上,他能联想到莫斯科保卫战的惨烈而心潮澎湃;在凡尔赛宫,他能联想到“巴黎和会”和“五四爱国运动”而感慨万千……
    他的“有备”,第二是指邮品。既是“邮游”,就得有相应的邮品。可是如今在国内外旅游,要找到一个可以寄信的邮筒尚且不易,不要说找有相应邮品出售的邮局了。而他则早有准备,这个准备,不是一时半刻的寻觅,不是临时抱佛脚的搜罗,而是作为一个有心人的日积月累。所以他带着邮品(不只是靠背囊,更多的是靠电脑和人脑)去旅游,就方便、贴切、到位,也有呼应、有依托。他可以凭着邮票了解到华沙有两个美人鱼雕像,从而解开票图与实景不同之谜;他可以发现美泉宫的邮票图案不是两座建筑,而是同一建筑的两个立面,从而增长了知识;他看不清邮票上的哥白尼右手拿的是什么,现场一看,才知道是一枚测量用的卡钳,从而获得了一份惊喜……
    他的“有备”,第三是指情绪。苏联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劝告观剧的人,一定要提前去剧场,先在剧场外的草坪上散步几分钟,为的是清除鞋子上的尘土,更是为了排解心中的一切不良情绪,让自己以最好的精神状态进入剧场、进入剧情。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均应以最佳的情绪进入角色,尤其是属于精神层面的文化活动。东辉同志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内,三赴欧洲。可以说,在这段时间里,他充分“蓄势”,酝酿了饱满的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他以宗教式的虔诚去朝拜心仪已久的欧洲文明的标志。他的心境、意趣,完全融入了欧罗巴:“狭窄而又极其高峻的空间,加之教堂内弥漫着烛光的昏黄色泽,让人感受到极为庄严的肃穆的宗教气氛,产生向天国接近的幻觉。”“站在(柏林)国会大厦前的草坪上遥望四周,一片宁静安详,人们都为和平祈祷,愿世界远离战争。”“(德累斯顿老城区的)一切是那么静谧,连空气都带着一丝苍凉和忧郁。”如此等等,“一切景语皆情语”,诚哉斯言!
    有备而行,因此满载而归。我们翻阅图文并茂的《邮游欧罗巴》,就仿佛和作者一起徜徉在塞纳河畔,漫步于涅瓦大街;仿佛正领略着芬兰湾的云影、多瑙河的波光,赞叹着教堂的巍峨、宫殿的辉煌。曾经去过欧洲的,将重温昔日的兴奋;准备去的,定会跃跃欲试、整装待发;一时不能去的,也可以借此暂补缺憾,聊作自慰。总之,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精神的大餐。现在不是流行“共享”吗?这不,让我们共享这一场丰美的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