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在旅途》自序
时间:2019-02-15     来源:中国集邮报
    面对厚厚一沓书稿,我思绪万千。在整理书稿时,就很想请著名集邮家写序,但一直犹犹豫豫没有开口,到了准备付梓前,更不好意思开口,于是决定自己写上两句。
    本书收录自2002年去浙江台州参观全国专题集邮精品展览以来至2017年12月赴四川绵阳参观全国专项集邮展览为止,十五年间笔者的集邮经历,有图有真相,还有实寄的封片,纯粹是亲历、亲见、亲闻的“三亲史料”。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这是一份自述。全书是一种自我叙述,自我记录,自我对话,是无伴奏个人独唱,还夹杂着跑调,完全“呕哑嘲哳难为听”。作为一本书籍,无章无节,没有内在逻辑,完全是流水账式的记述。
    这是一番自吹。因为是自我记述,因而难免有自吹自擂之嫌,对自己有利的就写,没有利的不写,避重就轻,往自己脸上贴金。书中多处写到与全国集邮联的领导交流,与集邮界名流的交往,无非是想借他们的名望提高自己的身份。借用一句话:反正吹牛也不上税。于是我就不断地吹嘘,一路走,一路写,一路写,一路吹。我拿着自己一些邮集参加邮展获得的奖级吹自己会编邮集;凭着自己在展场上观看邮集后写的一些文章吹自己看得认真,想得仔细,写得精准;借着集邮组织或单位邀请我去讲座吹自己对集邮有研究。
    这是一种自矜。老子曰: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有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我没听老子一言,自矜得很。用我小时候班主任的话,就是骄傲、自满、自负,自己以为自己了不起,以自我为中心。如果没有这种自矜的情结,也就不会有这样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也完全可以读出我的这种自矜,比如几次受邀请赴外地做专题集邮讲座,我都花较多的笔墨来记述。去展厅观看邮展,不管看懂看不懂,我都假装懂,还常常自以为是。
    这是一个自虐。坚持做一件事挺不容易的。2002年始,我几乎每次走出温州去参加集邮会议、活动、展览、旅游,都要做点记录。开始以日记的形式,在笔记本上、信笺上、手提电脑上、手机上,利用在候机厅、候车室、飞机上、火车上、宾馆里、枕上、车上、厕上的时间写一点。有时候写得长,有时候写得短;有时候写得及时,有时候写得不及时。写得都很零散,我又要抽时间化零为整,进行续写。后来有的也写成完整的文章载在各类集邮报刊上。无论是哪个时间,哪种样子,总是写,写,写。有时写不及时,要回忆加查找资料,那就更为自我折腾。最虐的是2015年,我的手机出了故障,被一位比我更自以为是的人士拿去修理,他一“刷机”,我写在备忘录里的文章统统被清空,那时也不懂备份,没有及时拷贝到电脑里的集邮文章瞬间烟消云散。为了弥补缺憾,我又重新一篇篇补写出来。而这种补写不仅虐心,又往往失去了细节,已经没有原文的详细与生动了。
    这是一丝自慰。凡二十万余言,非一日之功,系积十五年之重。翻着书稿,恍惚间感觉时光没有虚度,一点一滴都记录在案。十五年,足迹踏遍浙江省11个地级市及大江南北。7次参观全国邮展,2次参观亚洲国际邮展,1次参观世界邮展。12次担任省级邮展评审员,1次担任全国邮展评审员(见习)。参加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第五届全国集邮联邮展委员会成立大会。先后3次参加省级、国际级、国家级邮展评审员培训班学习,还4次跨出国门,游(邮)历欧美、东南亚。这些数据均真实有效,觉得给自己有了一个比较好的交代。我没有读多少卷书,但行路远超万里,足可聊以自慰。特别让我自慰的是,在这期间,我收获了丰厚的邮谊。知名的不知名的,年长的年幼的,我结交了全国各地诸多邮友。见面的没见面的,我们都彼此珍惜,互通有无,相互帮助。邮友间的交往和邮谊都被我写在书中,记在心里。
    全书没有价值可言,但邮谊无价。